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万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追忆李强老师

2024-01-03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追忆李强老师

万一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13级硕士、2017级在职博士,现工作于四川省德阳市)

学者大抵可以分为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第二层境界是对研究学问充满执着和热爱,第三层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便是将学术与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心中,李强老师就是典型的最高境界的大学者。

有机会在李强老师门下攻读硕士、在职博士,有机会接受他10余年的全方位关心指导,是我一生的巨大幸运与荣耀。从李强老师葬礼返程途中,我的耳边一直回响起离开校园到地方工作时,他对我的叮嘱与鼓励“既然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就好好干、大胆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确,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在写一篇“论文”。在我心中,李强老师一直在通过言传身教为我和师兄弟姐妹以及更广泛的同学们划定“论文”方向,主要包括2个方面。

扎根大地,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李强老师常说“学者对学术的追求,跟名利不相关,而是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密切相关的”。他是国内社会分层与流动、城镇化与城市、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是最早主持和开展全国性大样本抽样调查的社会学家之一,21世纪初提出中国社会“倒丁字型”结构,后根据社会结构变化实际又提出“土字型”结构,为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013年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认为城镇化并不单纯是城市建设、发展问题,而更加是人的问题,城镇化是为人服务的。可以说,探讨中国社会“真”问题贯穿了李强老师的学术生涯。

还记得第一次与李强老师见面,在了解我个人情况以及加入师门的愿望后,他问我,为什么在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改行读社会学?我回答,清华的教育和军队的锻炼使我坚定了未来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理想,学习社会学将让我与理想更近。李强老师略沉思后说:“如果你的学习和工作只是为了‘当官’,建议慎重考虑。如果你想读社会学、想到政府工作是为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我非常欢迎。”到地方工作后,每当经历困难和迷茫时,我常常回想起这个场景。“扎根大地,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时刻提醒我不忘来路、不改初心。

躬耕大地,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

李强老师不仅是一位著作等身、具有“文字力量”的学者,更是一位躬耕大地、充满“实践力量”的大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用“社会治理”理念和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部署后,李强老师于2014年启动“新清河实验”,以为探索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具体的、实证的、新型的社区研究场域的尝试为目标,深入一线,躬身调研,组织开展了基层组织改革、物业管理、社会组织、社区空间规划、社区民生等一系列实验,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研究的成功范例,更为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2014-2015年深入清河社区调查,开展议事委员选举,负责起草所有选举相关材料

我有幸在2014-2015年参与“新清河实验”,并以此为研究主题撰写硕士论文。还记得在论文收尾阶段,李强老师提出让我补做一份对40名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问卷调查。因为时间略紧,我“偷懒”请街道干部帮忙群发群收。李强老师得知情况后,要求我必须重做调研、逐一访谈并当面填写问卷,理由是不同调研对象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标准均有不同,他说“只有你自己完成的,才叫真研究,才是有底气的、被问不倒的”。李强老师用柔软语气说出来的“硬”话,对我触动极大,让我再也不敢道听途说、浮皮潦草。“躬耕大地,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时刻提醒我越是问题多、困难大的时候,越需要扑下身、沉下心。

左10为李强老师,6排右5为作者

人们常说,怀念逝者的最好方式就是谨记他的教诲,延续他未尽的事业。1950-2023年,李强老师的“论文”在学术界、在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李强老师指导的一篇篇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的“论文”将续写更加美丽的故事。恩师千古!永远怀念!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059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欧洲杯官方买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