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社会情系民生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追忆李强老师
谈小燕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14级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12月12日,永远铭记
12月12日,到现在依然希望只是一场梦。一直担忧李老师身体,12月基本每天会询问关于李老师情况。12月12日中午我给郑老师发信息说我想去医院看李老师,郑老师很快回复说:“来吧,要快。”预感不妙,眼泪刷淌下来,一边嘱咐儿子自己在家照顾好自己,一边抓着衣服往外跑,一边瑟瑟发抖地给几位同门电话。最近一个月一直想去医院看望李老师,但因家人反复生病,怕带病毒去医院给李老师添麻烦,主要是以信息问候李老师。李老师最后一次回复我信息是11月20日中午1:32,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李老师很虚弱了,应该坚持去医院看看,哪怕远远在门口看看也行。叫了辆车迅速赶到病房,看到李老师的那一刻,我手足无措,只能奋力地喊“李老师加油!李老师加油!”师母说:“小燕,您给李老师定的燕窝李老师才吃一次就吃不了东西了。”那时我真想跪在地上祈祷。约1个小时后,也就是14:19分,李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窗外皑皑白雪,天地同悲,山河呜咽。我似乎成了最后一个去医院看李老师的“幸运儿”,而这个“幸运”永远永远也不想要。
李老师带我们认识社会
李老师一直强调要研究社会“真”问题,而真问题来自哪里?实地调查。最近一周不断翻开照片集,发现最多的照片就是调研,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记得进站后不久,李老师就让我负责龙湾幸福社区课题。之前我没有独立承担过课题,一方面需要跟对方协调,另外一方面还要整体筹划以及写作,顿感压力,但感到是李老师对我的信任,心想不能丢脸,于是硬着头皮上。有一次课题会汇报后李老师看出我的压力之感,立即安慰说:“小燕,别着急,慢慢来。”“别着急”也是多年以来李老师嘱咐我们的口头禅。课题过程中李老师要求一定要去试调研,课题会李老师多次指导调研方案、指标设计、权重赋值以及写作提炼,期间几次带领我们去现场调研和交流,我记得最多的一次是29人,一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去武清调研。中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中午我们定的“李先生”快餐,李老师看到后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说:“你们好好吃,随便点,要吃饱。”我们随之哈哈大笑,欢乐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正是这次课题经历大大提升了我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
在李老师的支持下,我和拓涵、玲玲姐、天任等陆续到深圳、上海、南京、台湾、日本等地学习调研交流,大大打开了我的眼界和视界,也为期间落地清河实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底气。后来陆续参与南京江心洲社区治理、东城区平房物业、成都社区治理、回天地区治理、三台地区治理、雄安新区社区治理等课题调研。每次调研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听李老师的总结点评,他能快速从一手资料找到问题的根本,如李老师说有些基层社会矛盾如感冒一样,不用吃药干预,多喝水,是完全可以自愈的。我们从深圳、南京调研回来,他立即总结基层治理的三种模式。
2015年1月李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与龙湾集团交流
2019年4月李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回天地区调研
新清河实验精神
李老师给我参与新清河实验的机会是我一辈子的珍贵财富。2014年我博士即将毕业,博导张晓山老师帮我联系李强老师说我想做他的博士后,李老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当天我将我的博士论文初稿发给李老师,李老师说写得还不错,同时让我先准备一下,社会分层十讲该更新了,希望我根据课堂录音整理新版本。第二天李老师又给我电话,说社会分层先不整理了,要不你参与新清河实验吧。那时我并不知道老清河实验是什么,一开始我云里雾里。电话中李老师介绍新清河实验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想法,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现在社会变化很大,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实验、社区干预、社区实践来认识巨变中的中国社会,来研究解决社区治理问题。”当时就被他的家国情怀和学术追求深深触动,同时心想李老师那么忙,干嘛还要做这样的“麻烦事”。
十年来,我见证了李老师的使命担当。李老师说:“一方面新清河实验要秉承老清河实验‘为民谋福祉’的情怀,另一方面,要针对新情况做出新设计,发现和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探索人口巨型、高密度社会的城镇化、现代化路径。”当初,市区相关领导表达李老师的社会治理实验点可以随意选择,也有领导推荐了基础较好的区域或街道,但李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情况非常复杂、但又具有典型代表的清河街道。李老师强调,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的关系是和谐社会、良性运行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社会的力量偏弱,究其原因是活力处于潜在状态,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激发社会活力有巨大的空间。而社会活力之所以没有或难以激发出来,很大程度上与组织体制或组织形式有关。社会人数甚多,但社会成员常常处于散落的、孤立的、游离的状态,各自独立活动,很容易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所以,新清河实验着重用创新的体制、机制去挖掘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动员社会参与。
期间李老师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初期,他多次去街道苦口婆心跟相关人员交流沟通,以期达成共识。选举居委会议事委员时,他会一个一个看报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并给出选举和宣传方式意见。制定社区协商机制时他会详细询问,议题产生、过程决策、谁来实施等等。当我汇报居民自己设计社区logo,并组织多个社区社会组织时,他开心得像个孩子,说:“你看,社会的活力是需要激发的。我们不能假想居民不参与,不给居民参与平台和机会他们怎么参与呢。”当历时近两年的阳光南里三角地竣工时,他毫不犹豫挤出半天时间参加竣工仪式,并发表讲话鼓励居民继续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当天小区人山人海,有街道领导、物业服务人员、居委会、居民等,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后来讲起新清河实验的时候李老师经常描述当时的场景。当举办清河街道人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时,李老师推掉了学校重要会议到现场讲课。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清河实验课题组与相关治理主体一道,相继完成了居委会议事委员选举、协商机制制定、搭建阳光学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老旧小区规范停车、社区空间更新、楼门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等具体社区治理实践事项。过程中李老师经常提醒:“我们不能代替政府、居委会和居民,要协助各方不断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培育社会,要做到如果有一天我们退出了,他们还能自转。”李老师十分注重培养人,通过新清河实验,多位博士、硕士完成学位论文,苏世民学院学生、本科学生等都曾去清河调研并撰写课程论文。同时李老师也注重国际交流,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学者都曾专题交流清河实验,2016年我们还用英文组了一次稿,向海外介绍清河实验。
2014年1月李老师在选举居委会议事委员时讲话
2015年10月李老师在清河朱房调研
2016年5月李老师收到阳光社区居民自己设计的logo手提袋后在社区留影
2016年5月李老师参与阳光小区三角地竣工仪式后与部分人员合影
2017年2月李老师参与清河街道首次机关与社区干部集体专题培训会
2016年5月李老师为社区志愿者颁发证书
2017年2月李老师参与清河实验之清活工作坊并发表主旨演讲
2016年4月李老师带领本科生及课题组成员在清河阳光社区调研
2017年5月李老师带领苏世民学院学生在清河毛纺南社区社区调研
2018年11月李老师在清河毛纺北社区调研
新清河实验的故事太多太多,这十年耳濡目染李老师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给予我一生探寻基层治理的笃定。现在在北京市委党校讲课,有时候课后学员会说:“谈老师,能看出来您对基层是真感情,您是在用感情讲课。”往往这个时候我会肯定回答:“是的。”而这个“真感情”,正是来自李老师带领我们课题组开展新清河实验以及平时点点滴滴的影响。同时,新清河实验课题组其他成员也给与我很多潜移默化地影响,尤其是肖林师兄、孟萍师妹,多年来默默无闻,不记个人得失,付出很多。
新清河实验精神如星星之火照亮更多人,有益于促进首都发展。2022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市委党校共同组建的北京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无不受到新清河实验的影响以及得到李老师大力支持。当我跟李老师汇报想成立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的时候,李老师说:“我肯定大力支持。中心成立后要多为首都发展出力,多写内参,多为基层做实事,别做虚了。”7月北京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举办首都基层治理首届论坛,当时即便李老师身体不太好,还坚持在线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当天提前半个小时早早在线上等候,至今仍感动不已。通过北京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平台,去年试点30位跨单位跨学科专家扎根首都16区的基层街道社区,通过社会学干预方式参与基层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北京实践》教材也即将出版。今年下半年曾经给李老师汇报过,李老师还表扬说:“太好了。”还不断嘱咐以后要坚持出更多成果。
新清河实验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乃至是质疑,时不时我会去找李老师“告状”,李老师通常会很淡定回答:“没关系的,小燕。别人说啥我们管不了,我们做我们的。”手机里保存着跟李老师的最后通话录音的最后一段是:“小燕,清河实验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写到这里,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李老师说:“新清河实验既是一个综合性社会治理实验,也是一种社会科学社会干预和社会科学的社区组织管理实验,还是社会学者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实验。”新清河实验是李老师家国情怀的坚持、坚定与坚守,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实践,是经世致用的追求,是致力于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道路。新清河实验精神,我们有责任坚守好、传承好。
李老师对学生的宠爱
李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好,是骨子里的好,是宠爱甚至是溺爱,记忆中李老师没有对任何一个学生说过重话、生过气。李老师的学生有从政的、经商的、做研究的、做教师的,据我所知,无论是谁、无论是否毕业,只要有困难或有问题找到他,他都会尽全力帮助。更为神奇地是,无论是谁,他都能因人而异指出很好的发展路径。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为了保护一个遇到坏人的学生,将学生“藏”起来,自己却冲在前头面淡定处理,毫无怨言,只是淡淡地说:“我们遇到坏人了。”他的宽容、包容一般人无法企及。正是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师门群120多位同门兄弟姐妹,很是团结,有什么事大家也都争先恐后。
2020年1月元旦师门聚会后合影
2015年1月欧洲杯官方买球(中国)新春联欢会后合影
就在李老师走后的几天,我陆续接到远在新疆、海南、台湾的师弟、师妹的电话。远在新疆的乃仁已向市领导告假获批,却因为哈密暴雪航班临时取消而无法送李老师最后一程哭得泣不成声,四十岁的七尺男儿泪流满面地说:“我们与李老师的感情,我们的悲痛别人是不会懂的。”是的,李老师不是我们的父亲,却胜似父亲,因为老师切切实实给了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慈爱。
永远怀念、感恩尊敬的李老师!